電動汽車頻繁召回,如何從零部件方面堵住漏洞?
起火、燃燒、爆炸……近年來,面對偶發的電動汽車相關事故及隱患,各相關企業均采取了及時召回的措施。
來自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的數據顯示,剛剛過去的10月份,國內汽車市場共發起24批次召回通告,涉及23個品牌共計14.46萬輛缺陷汽車被召回,同比下降87.89%。值得注意的是,越來越多的新能源汽車納入召回之中。
“被召回的新能源汽車產品,很多都與汽車‘三電’等關鍵零部件相關。”中國電池工業協會專職副理事長王敬忠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零部件方面堵住產品技術缺陷和質量漏洞,顯得尤為迫切。
■召回,堵截質量缺陷
日前,特斯拉汽車(北京)有限公司根據中國相關法規,發布召回公告,一是召回生產日期在2013年9月17日至2017年8月16日期間的部分進口Model S、Model X車輛,共計29193輛;二是召回生產日期在2013年9月17日至2018年1月15日期間的部分進口Model S車輛,共計19249輛。兩個批次的車輛相加累計為共計48442輛。其中,召回的主要原因,分別為前懸架螺栓和后懸架連桿的問題,在車輛受到撞擊時容易發生斷裂的安全隱患。
“由于新能源汽車的構成,涉及召回的產品技術缺陷和質量問題大致可分為機械部分、‘三電’部分。”天津大學內燃機燃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姚春德向《中國汽車報》記者表示,像特斯拉召回的產品問題就屬于機械部分的懸架問題,而發生動力電池燃燒的電動汽車如果召回,肯定是與新能源汽車的“三電”等零部件、系統有關。
姚春德認為,如果是機械部分的問題,主要涉及到材料的選擇、設計、零部件制造加工中的質量控制,也有部分零部件可能涉及整車制造中的質量控制,原因多樣,所以還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新能源汽車的電池燃燒,涉及的因素也很復雜,包括電池材料的選擇、配比、電解液配方,以及負極材料的選擇、電池熱管理系統的設計、性能等等都有一定關系,需要認真調查甄別原因,才能對癥下藥。”姚春德表示。
■零部件,成為關鍵因素
“就新能源汽車而言,無論是機械部分還是‘三電’部分,零部件與整車的緊密相關,既有相互的選擇,也必須以優質的產品質量來加強整零之間的協作與信任。”王敬忠認為嚴格把控零部件產品質量,才能為整車質量營造良好的基礎,當然也是零部件企業做大做強的必備條件。
“汽車零部件的質量問題不容小覷。”王敬忠談到,像影響全球的高田安全氣囊爆炸傷人事件,影響惡劣,并導致高田公司破產,后被收購,就是一個深刻的教訓。
由此,提升新能源汽車相關零部件的質量,保證安全,正在成為行業生存與發展的重要根基。“對于三元鋰電池發生燃燒事故,在目前技術條件下,應該降低能量密度,這對安全是有好處的。當然,動力電池技術將來的發展方向是朝著高能量密度、長循環、低成本的方向發展,但前提必須是安全第一。”國軒高科動力能源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徐興無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通過技術創新解決安全難題是有希望的。
“從理論上說,‘管住’新能源汽車電池燃燒事故的安全隱患,必須從源頭抓起,除了對現在應用較多的三元鋰電池本身的技術難題進行攻關,還要在新能源汽車的電池熱管理系統上下功夫。”姚春德表示,優秀的熱管理系統應該對每一節電池、電池的每一個異動都能及時發現、及時處理,防止個別及局部問題影響整體,由此保證新能源汽車整車安全。
■產業,需要高質量發展
最新數據表明,截至今年上半年,國內已累計實施新能源汽車召回141次,召回車輛數量86.05萬輛,其中較多涉及新能源汽車火災問題。“召回是目前世界通行的堵截汽車產品質量缺陷、挽回汽車品牌信譽的做法,并形成了制度。”姚春德說。
為解決新能源汽車相關質量缺陷問題,國家相關主管部門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法規、文件。2019年3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新能源汽車產品召回管理的通知》,對發生火災事故的新能源汽車規定了召回的規則和缺陷處理原則。同年6月,工信部出臺《關于開展新能源汽車安全隱患排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對新能源汽車“三電”相關部分及防水保護、高壓線束、車輛碰撞等部分開展排查。同年10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印發《關于進一步規范新能源汽車事故報告的補充通知》,對事故報告時效作出明確要求。今年5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和國家標準委聯合發布《電動汽車安全要求》、《電動客車安全要求》、《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等三項國家標準,提出了可供遵循的技術規范。
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迅速,特斯拉上海工廠的產量不斷提升,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越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相關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企業及整車企業越是要注重產品質量和技術創新,協力保證整車產品的質量一致性、可靠性,不斷提升產品的質量和科技含量,才會有越來越強的市場競爭力。”王敬忠表示,只有走高質量發展之路,新能源汽車產業才會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