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相打卡,無人駕駛點亮2020服貿會
“平日在網上能看到很多關于無人駕駛汽車的信息,這次為了體驗,專程來到服貿會。體驗無人駕駛項目,想通過實地體驗,親身感受未來出行的美好。”一位與會體驗者向《中國汽車報》記者表示。
2020年9月3日,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以下簡稱“服貿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及周邊場地盛大開幕,主題為“全球服務,互惠共享”,涉及5G、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眾多服務貿易領域。其中,無人駕駛體驗項目成為服貿會的一大亮點。
? 試駕無人駕駛達到L4級別
本次服貿會特別推出的無人駕駛體驗項目由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楊殿閣教授團隊牽頭負責,目的是為了更全面展示我國自動駕駛技術的最新進展。
無人駕駛體驗區設在國家體育館東側的天辰東路上,在一段約400米長的封閉路段上往返行駛,多輛無人駕駛汽車正載人緩緩行駛。服貿會閉幕當天,記者看到,體驗現場依然人潮涌動。
據介紹,由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自動駕駛實驗室負責的無人駕駛體驗項目,凝聚了楊殿閣牽頭的北京市科技計劃“科技冬奧”重點項目專項核心技術與亮點成果,聯合課題承擔單位智行者、百度等,重點展示6輛無人駕駛汽車,包括3輛無人駕駛微循環巴士、3輛無人駕駛共享轎車,并在現場展示了無人駕駛往復循環行駛技術,滿足了“點到點”的無人駕駛短途接駁需求,為與會體驗者提供高效、安全、舒適的無人駕駛出行體驗服務,帶來了真切的未來出行感受。
無人駕駛汽車通過車身上搭載的不同傳感器實現了自主路徑規劃、自動避障、自主駕駛等多項L4級無人駕駛功能。其中,作為全球首款量產無人駕駛微循環巴士,微循環巴士與普通車輛最大的區別在于,即使無方向盤、無油門踏板、無駕駛員的情況下,甚至沒有駕駛員,這些汽車也能基于人工智能實現自動駕駛。
記者親身體驗發現,本次出展的無人駕駛汽車可以自動檢測車輛、行人等障礙物,在沒有任何人為干預的情況下,實現車輛自動安全行駛。雖然受限于封閉場地環境,行駛路程并不長,但是整個過程平穩安全,車輛轉彎自如,車輛在剎車的過程中也很穩定。
? 加快科技攻關,爭取冬奧會期間提供更大范圍出行服務
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博士后、中國服貿會無人駕駛體驗項目現場負責人楊蒙蒙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本次展示的最大亮點是全程無人接管的高級別無人駕駛技術,其中從計算平臺、高精定位、全息感知、自主決策到車輛控制等無人駕駛核心關鍵技術均為全自主研發。
在無人駕駛商業化落地方面,楊蒙蒙表示,無人駕駛技術的商業落地已經進行了多次嘗試。例如,無人駕駛微循環巴士可以應用在園區內的短途光觀旅游場景、機場的短途接駁等商業場景。目前,由百度和金龍客車合作生產的全國首輛商用級無人駕駛微循環電動車百度阿波龍巴士,已經于2018年11月1日起正式開啟了公眾體驗。
楊蒙蒙介紹,目前,無人駕駛團隊正在面向多種實際應用需求開展技術開發。比如,智能共享轎車也正是楊殿閣教授牽頭北京市科委冬奧項目的車輛之一,在特定區域具備車找人、車找停車位功能的智能共享轎車,是為了解決最后一公里的無人駕駛。
楊蒙蒙指出,目前,無人駕駛技術比較成熟的應用仍主要面向有限區域,而在真實世界更加復雜的交通條件下,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仍需要進一步提升。自動駕駛地圖作為高級別自動駕駛實現的關鍵之一,將進一步開展自動駕駛高精度地圖研究,融合多傳感器精準感知、混合決策等自主技術,結合路側基礎設施,讓車輛更智能化、道路更智能化,打造車、路、人協同智能網絡,提高無人駕駛技術的穩定性與安全性。
楊殿閣表示,課題組正在加快科技攻關,加快無人駕駛技術成果的技術轉化應用和市場商業化,爭取在2022年冬奧會期間為公眾提供更大范圍的出行服務。 (中國汽車報網)